【
儀表網 儀表產業】大氣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建設是進一步完善國控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網絡、提升國家輻射環境監測網絡預警能力、加強應急監測能力的技術支撐。
2017年3月23日,原環保部、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等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提到,至“十三五”末,全國國控輻射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將達到500個,國家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網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
輻射自動監測站主要用于監測環境大氣中伽馬劑量率以及
氣溶膠和沉降中放射性核素,可實現自動監測,監測結果實時傳輸,實現對該市輻射環境質量的有效監控,為輻射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服務。
從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近日,安徽全省17個國控大氣輻射環境自動站陸續建設完成并投入運行,實現對輻射環境的實時監測,并通過國家核安全局和省生態環境廳門戶網站向社會發布。
據悉,安徽省各市均建設1處自動站,該站由輻射環境監測、采樣、控制、傳輸等設備及數據采集處理和基礎設施等組成,投運后可對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沉降物與氣溶膠中γ核素、空氣中碘131I等6大項開展監測,其中γ輻射水平實現自動連續監測并實時傳輸省級數據中心,便于及時分析輻射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掌握省域內輻射環境變化與污染狀況,為加強全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輻射事故應急處置提供技術支持。
據了解,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主要配備輻射監測設備(高壓電離室、碘化鈉譜儀)、超大流量
采樣器、碘采樣器、自動氣象站、干濕沉降采樣器、數據采集傳輸系統等,主要功能是對大氣中輻射水平伽馬劑量率和氣象狀況進行自動連續監測,實時采集、處理和存儲監測數據。
本次建成的17個國控大氣輻射環境自動站將進一步完善安徽省輻射監測網絡,夯實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的基礎,為做好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確保輻射安全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